各位善知识,大家好!我是神话居士。今天我们继续讲述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》中的一些故事。在上一集里,我们提到虚云师父告别了融镜老法师,并在舟中遇到了女色的考验。
接下来的时间是光绪四年,也就是1878年,虚云师父39岁。这一年,他来到了天宁寺,拜见了清光和尚,并在寺中过冬。接下来是光绪五年,即1879年,虚云师父40岁。这一年,他前往焦山参拜了大水和尚,当时,彭玉麟将军的水师也在这里驻扎。彭玉麟字雪琴,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也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,人称“雪帅”。他官至两江总督、兵部尚书等职。在平定太平天国后,他的长江水师被李鸿章接收,成为北洋水师的主力。彭玉麟一生廉洁自律,不纳姬妾,品德清廉,且十分重视书画,尤其喜爱画梅花,他的作品被誉为“兵家梅花”。曾国藩曾对他说过:“书生从戎,胆气过于宿将,激昂慷慨,豪杰风范。”彭玉麟数次邀请虚云法师到他那里讨论佛法,十分尊敬虚云师父。发生的国家大事是:日本吞并了我国附属国琉球。
展开剩余82%接着是光绪六年,也就是1880年,虚云师父41岁。这一年,他前往金山寺拜见了观心和尚、新林和尚、大定和尚等人,继续修行禅定,并在此度过了这个冬天。到了光绪七年,即1881年,虚云师父42岁,他来到扬州的高旻寺,参访了朗辉和尚,并在此过冬。年谱中记载,“禅功尤进”,这意味着虚云师父的禅修有了进一步的进展。
进入光绪八年,也就是1882年,虚云师父43岁。年谱中写道:“予割爱辞亲,出家二十余年矣。道业未成,随风飘荡,心生惭愧。欲报劬劳,拟再东朝南海,北礼五台,住普陀数月,静中稍见胜境,发心朝台。”其中的“劬劳”指的是父母养育儿女的辛劳。虚云师父说:“我已经割舍了妻子,告别了亲人,出家已经20多年了。现在道业尚未完成,心中十分惭愧。我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,计划前往南海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,再北上朝拜五台山的文殊菩萨。我已在普陀山静修了数月,静中渐有所悟,于是决定前往五台山。”这段话表达了虚云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愧疚,且决心用虔诚的心去报答。虚云的家世显赫,出身官宦之家,但他一心修行,放弃了个人荣华,反而将精力投入到普度众生的事业中。从他的话语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亲人的愧疚以及心中的报恩愿望。
虚云师父曾经是家中独子,祖母原计划让他继承另一个叔叔的门户,这个叔叔去世早,没有后代,所以为虚云安排了二房妻子。然而,虚云从未与其同房而自守清修。虚云的父亲萧玉堂,身为官员,长期在外,年过四十才得到了虚云这个独子。然而,在临终时,萧玉堂未能见到儿子一面,终究未能完成传宗接代的责任。虚云的母亲颜氏早早去世,虚云出世未曾见母。依照世间的法则,虚云确实感到愧对这些亲人。然而,在佛法的角度来看,他以出世的方式,修行佛法,普度众生,才是真正的英雄,真正的大丈夫。
俗话说:“贫穷布施难,富贵修道难。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。”一切因缘和合,虚云师父决定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去世的亲人,以此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。
虚云师父在扬州的高旻寺修禅七,打破了自己的禅障,春节过后便前往普陀山。普陀山,位于浙江舟山群岛,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与五台山、峨眉山、九华山共称四大佛教圣地。普陀山的普济禅寺、法雨禅寺等佛寺一百余座,气势恢宏,远望大海,波涛汹涌,堪称“海天佛国”。
虚云师父在清明节前来到普陀山,参加法雨禅寺的清明法会。之后,他来到了清静的法华寺挂单,日常除了诵经,还进行早晚禅修。数月间,虚云常常进入胜境,深深感受到佛菩萨加持的力量。清静修行的同时,他决定前往五台山继续朝拜。
七月初一,虚云师父从普陀山法华寺起香,心中默念佛号,开始向五台山进发。虚云一边三步一叩头,艰难地朝拜,一边坚定信念。三步一叩头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方法,代表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消除贡高我慢,锤炼身心意志。同行的有遍真、秋凝、山遐和觉乘四位禅僧,他们决定一同陪虚云师父前行。
从普陀山出发,他们一行人慢慢前行,经过宁波、余姚、绍兴、杭州等地,每到一处,便得到沿途善信的敬仰与供养。到了湖州,他们短暂休息。继续出发时,途中有四位禅僧因身体疲惫,无法继续三步一拜,决定告辞。虚云看他们确实走不动了,也就鼓励他们不用勉强,便分别告别。于是,虚云继续独自向前进发。
虚云经过常州、丹阳,一路修行,终于抵达南京,他在牛头山参拜了唐代高僧牛头法融禅师的祖塔。渡过长江后,他继续朝礼浦口镇的狮子山寺,并在此度过了春节。
接下来的光绪九年,即1883年,虚云师父44岁。年初十六,虚云从狮子山继续起香,经过了江苏、安徽等地,最终来到河南的少林寺和白马寺等圣地。他日行夜宿,风雨无阻,坚定的信念推动着他不断前行。
腊月初一,虚云到达黄河铁卸渡口,在附近的小旅店暂时休息。第二天,他坐船渡过黄河,天色渐晚,四周寂静无声,风雪交加。虚云在黄河边发现一个简陋的茅草棚,暂时在里面休息。雪花愈加纷飞,虚云在困顿中度过了三天,直到腊月初六,天晴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。此时虚云已是奄奄一息。正当此时,一名乞丐走进了草棚,发现虚云受冻且饿极了,便为他取雪做粥,救了他的命。
这名乞丐名叫文吉,虚云向他打听起源和目的地。文吉表示,他来自五台山,正在前往长安。虚云询问五台山的情况,文吉告诉他,五台山的僧人都认识他,这让虚云感到奇异。文吉向虚云询问他朝拜五台山的目的,虚云回答:“我生未见母,欲报亲恩。”文吉劝虚云放弃,但虚云坚定地表示:“无论路途多远,我必不悔。”
文吉最终指引虚云继续前行。虚云在文吉的帮助下,度过了黄河,继续踏上朝拜五台山的旅程。我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,感谢各位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之家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